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文化 > 丝国传奇
“2017夜蛾科农业害虫防治国际研讨会”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 2017-11-22 14:21:0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17夜蛾科农业害虫防治国际研讨会”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隆重召开

1天前阅读0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1/f41f3c03c01e45a59b25a97cdbc75dc3.jpeg

“2017夜蛾科农业害虫防治国际研讨会”

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隆重召开

文/雨霖

11月15日,由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外专千人”专家团队主办的“2017夜蛾科农业害虫防治国际研讨会(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estractive Agricultural Pests Spodoptera (Noctuidae))”在西南大学蚕学宫拉开帷幕。来自美、日、法、德、比利时、印、澳、加、泰、中等10个国家的6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教授专程到会祝贺,并在开幕式上代表学校致辞。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夏庆友教授代表实验室致辞欢迎各位专家,外专千人三田教授在开幕式上对大会的召开背景和筹备做了说明。

斜纹夜蛾(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广食性害虫,它能吃食100种以上的作物。这种害虫广泛遍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印度、中国和日本。特别在印度,斜纹夜蛾对产量造成的损失达到了10%-30%。热带环境中繁殖力强且生命周期短导致了害虫数量的急剧增加及随后的大爆发。除此以外,这种害虫已进化到对每一种农药都产生了高抗性,甚至包括生物防治农药Bt。今年,斜纹夜蛾和草地夜蛾基因组国际项目分别在同一时间发表了这两种害虫的全基因组信息。在此之前,夜蛾科的基因组序列还未有报道。这些信息能解释这种害虫的广食性、超强的解毒能力及在亚洲的远距离迁徙和广泛分布。最近,《Nature》杂志大标题报道了草地夜蛾入侵非洲,并对作物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因此,如何防治这种危害巨大的国际性害虫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三田和英教授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于今年9月在Nature子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在线发表的鳞翅目昆虫斜纹夜蛾基因组研究论文数据,对全球范围的主要夜蛾类害虫防治策略等内容进行研讨。

在为期两日的会议中,有来自10个国家的19位专家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分享了斜纹夜蛾,草地滩夜蛾,棉铃虫等夜蛾科害虫的迁徙性、广食性、对农药的高抗性以及在亚洲广泛分布的原因,并在会中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 西南大学的程廷才副教授作了《斜纹夜蛾全基因组解析》的报告,报告将多食性的斜纹夜蛾和寡食性的家蚕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

  • 获得美国罗德岛大学“名人堂”荣誉获得者、资深昆虫学家Marian R Goldsmith教授作了题为《对两种冬尺蛾 (Operophtera brumata和Wolbachia,来源于欧洲入侵北美的尺蛾科物种)的初步探究》的报告,通过比对这两种尺蠖科物种的分布情况与生活习性,初步探究了该物种的迁徙与进化过程,为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 来自德国马普生态研究所主任David G. Heckel教授作了题为《ABC转运蛋白在杀虫毒素的作用模式中存在着更加重要的功能》的报告,通过对几种ABC蛋白的敲除以及下游功能分析,分析了ABC蛋白在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毒素BT作用模式中的作用,探究了其在昆虫中解毒机制中存在重要作用。

  • 东京大学的吴佳齐博士的报告以《分布在印度南部、中国南部和日本南部的斜纹夜蛾之间的基因交流》为题,通过不同地理分布斜纹夜蛾种群基因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地有迁徙种群和地方种群,印南部、中国南部和日本南部迁徙种群之间一直存在紧密的基因交流。

  •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王桂荣研究员作了题为《农业害虫嗅觉基因编码的分子基础》的报告,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结合神经电生理记录等技术揭示了蚜虫感受报警信息素的神经和分子新机制,为农业害虫防治提供分子基础。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琛柱研究员作了题为《两个单点突变改变了棉铃虫两个种之间的信息素配体选择活性》的报告,分析了棉铃虫与烟青虫对信息素中的两种成份比率具有相反的响应,并分别阐释了两个物种的响应信息素的嗅觉受体及作用机制,为棉铃虫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靶标分子。

  •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冯启理教授以《解毒酶基因在斜纹夜蛾基因组中的扩增和进化》为题的报告,阐述了多食性的斜纹解毒相关基因P450为什么能够与多种外源的代谢物发生反应从而解释了斜纹夜蛾为什么具有多食性和高抗性的特点。

  • 西南大学的三田和英教授报告了其下一个计划项目《斜纹夜蛾与彩灰翅夜蛾的比较》,斜纹夜蛾与彩灰翅夜蛾这两个非常近缘物种的物种(分化时间约3百万年前),食性却差异很大:斜纹夜蛾可以食用超过100种植物,而彩灰翅夜蛾已知的食物全来自石蒜科植物。三田教授希望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解读其食性差异的原因。

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对发现全球主要农业害虫防治新策略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提升西南大学在鳞翅目昆虫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有积极作用,推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鳞翅目昆虫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国际处副处长陈炳君先生等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崔红娟教授等领导和相关课题组师生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参与讨论。

美术编辑:炸毛

投稿邮箱:sgcq2016@163.com